
鋰電池賽道正值風口,一眾行業龍頭乘風而起。
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,卻被下游鋰電池產業鏈卡了脖子。一個月前,特斯拉、比亞迪、小鵬汽車、哪吒汽車、威馬等多家車企均宣布漲價。要不是上海疫情切斷了這波漲價潮,很多人都想看看區區電動汽車能溢價到何種地步?當然,拋開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微弱影響,漲價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電池企業改變了價格談判規則。
以往,新能源車企將電池價格每季度談定,并有價格開口,因此在動力電池漲價后簽訂新訂單的車企壓力非常大,只能通過漲價來緩解成本壓力。再往上追溯,鋰電池漲價的根因則是鋰電池正極材料——鋰、鎳的價格瘋漲。
無獨有偶,近期石油漲價則傳導至鋰電池負極原材料價格飆升,負極石墨化供應緊張。石墨化價格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持續上漲,2021上半年基本達到1.6萬/噸,到2021三季度已經持續上漲至2.1萬/噸左右,最高價超過2.3萬/噸,漲幅接近70%,負極材料業務需求迎來前所未有的風口。
正極內卷,負極當道
在新能源汽車領域,一提到鋰電池,我們熟知的有兩種:“磷酸鐵鋰”和“三元鋰電”。這兩種都是以鋰電池正極命名的明星產品。由于內卷嚴重,加上鋰電正極原材料鎳的價格上漲,導致風口移向鋰電負極。
鋰電池負極的來龍去脈,其材料主要被分為碳材料與非碳材料兩類。碳類是指“碳基”體系,主要包括中間相碳微球、石墨和硬碳。市場化應用程度最高的為石墨類負極材料,其中人造石墨、天然石墨均為主流。由于人造石墨在循環性能、安全性能、充放電倍率等性能表現上均優于天然石墨,且成本與克容量均與天然石墨接近,成為目前鋰電負極材料的主流選擇。
供應商方面,國內現已經形成“三大四小”的穩定競爭格局?!叭蟆狈謩e是璞泰來、杉杉股份和貝特瑞,先發優勢明顯,各家之間無絕對差距;“四小”市占率相近,追趕頭部的意愿強烈。
論技術,杉杉股份最為較早進入鋰電池負極領域的企業,值得一提。
1999年,杉杉與鞍山熱能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,成立上海杉杉科技,開發國家 863題目“鋰電負極材料-中間相碳微球(CMS)” 項目,成為中國第一家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,相關成果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,實現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國產化。
此后,杉杉又自主開發“高能量密度低膨脹技術”“快充包覆技術”“硅負極前驅體合成技術”等均處于行業前列,在人造石墨負極動力領域和數碼領域的全球市場份額領先,為寧德時代、LG、特斯拉、寶馬、戴姆勒等全球領先的電池廠和整車廠以及蘋果、華為等全球知名的3C數碼客戶保供。
在快充技術方面,從3C電子到動力電池領域杉杉始終保持先發優勢。2014年杉杉便與華為合作開發快充負極材料,采用元素摻雜技術,在充電速度大幅提升基礎上,保持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壽命。
2018年杉杉將快充技術率先應用于大動力領域,研發行業內首款低溫快充高能量密度負極材料——QCG系列負極材料,并實現大客戶獨供。憑借全球領先的液相融合碳化技術,杉杉負極高能量密度3C快充人造石墨的出貨量和產品性能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。
如今,下一代硅基負極材料技術,杉杉也處于國內一線梯隊,提供高容量、高首效、長循環系列硅氧復合材料,以及高倍率性能硅碳復合材料。目前杉杉硅基負極產品已批量應用于3C領域,在動力電池應用領域已經通過主流車企的多輪評測,待車型上市后,將實現批量應用。
行業尖端的高首效硅氧負極材料量產線已于2021年落地,有效提升鋰電負極材料比容量和附加值。在鈉離子電池等前沿技術領域,杉杉正在自主開發并已有相關技術儲備。
可以說,鋰電池負極材料壁壘較高,且擴建周期較長,新產能、技術都需要驗證,有效供給仍集中在頭部負極廠商,增量有限,“新玩家”難在短期內實現“彎道超車”。
因此,“三大四小”在國內鋰電負極材料領域有著絕對的優勢。
供需錯配,產能是核心
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,“三大四小”中的杉杉股份無疑是國內人造石墨的領軍企業,更是國內唯一布局正極、負極和電解液的鋰電材料龍頭,產能是其成為龍頭的關鍵指標。
截至2021年底,杉杉設有寧波(4萬噸)、包頭(4萬噸)、寧德(5萬噸)、湖州(4萬噸)四大負極生產基地,2021年負極合計產能17萬噸,石墨化產能4.2萬噸,行業排名第二。
在鋰電池負極行業中,石墨化是人造石墨(鋰電負極基礎原材料)生產的關鍵環節,負極材料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石墨化構成,石墨化占比在50%左右。但由于能耗較大,負極廠商過去一般都將石墨化工序委托給碳素廠進行,并支付一定加工費。然而,近年來石墨化受限電政策影響,行業供不應求,漲價趨勢顯現。為應對石墨化供應偏緊、需求旺盛的趨勢,負極公司通過參股石墨化加工企業以保障石墨化加工服務的供應,并且通過內部擴產、創新工藝,降低石墨化成本。
東吳證券研報顯示,2022年1月高端石墨化加工費已達到2.6萬元/噸,相對于底部時期的1.7萬元/噸,石墨化的漲價幅度約1萬元/噸。
因此,出于降本和保障出貨的考量,杉杉股份果斷采取自給自足戰略,開始自行建設石墨化基地,實現負極生產一體化。隨著包頭一體化二期項目的即將投產,杉杉將新增6萬噸負極成品及配套5.2萬噸石墨化產能,四川眉山20萬噸一體化基地一期工程也將加快建設10萬噸石墨化產能,預計2022下半年投產。
產能和一體化持續加碼,杉杉股份憑借產能優勢,始終將產量市占率保持在行業前三,且人造石墨出貨量排名第一。
時代造勢,能人造局。
當下,無疑是鋰電池產業最好的時代:下有消費需求快速增長,上逢政策大力扶持。接下來,鋰電產業將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黃金期,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。像杉杉股份這樣高筑“護城河”的企業,終將走向舞臺中央。